農業與光電結合一地二用,是循環經濟模式,結合農作的「農電」沒有反對的理由,國外不乏成功範例,在台灣卻處處受到制肘,但並未讓開陽及抱持理想的業者打退堂鼓,蔡宗融認為,ESG是眾所認同的方向,有利於農電發展。
台灣擁有先進農業技術,農業規模卻遠不及工業,人力及資源投入不夠都是原因,農電是翻轉農業的契機,藉由導入光電業人才、技術及資金,順勢引導青農返鄉。
蔡宗融說,農業看天吃飯,乾旱、水患、蟲害都導致歉收或血本無歸,光電業者非農業專家,需不斷學習因應各種變數,初期由專家協助,累積經驗後,再針對農業發展的不足,思索種植大宗糧食或利基型作物。
開陽盤點本身資源及市場供需,從最有把握的項目切入,薯光計畫在嘉義二林的1.2公頃農場栽種育成率較高的蕃薯,並導入追日系統,為創新型農電示範場域。經濟部部長王美花、能源署署長游振偉去年12月走訪農場,並拍攝成宣導影片。
開陽能源電力是合格綠電交易商,初期約50MW綠電來自集團自有電廠,因應能源署法規改變,第三型電廠大量投入售電市場,開陽積極向有意投入自由市場的電廠持有人招手,收電價格優於台電FIT,也能為系統健診,整頓回復到最佳發電狀態。
開陽為農電發展先鋒,積極布局中南美洲,海外首座太陽能電站位於瓜地馬拉,今年將完工併網,結合培育菇類,為自發自用首例。今年也是開陽充電事業元年,因應電動車時代來臨,將結盟同業,預定全年開出第一個充電站,滿足車主的補電需求,也提供整站建置服務。(翁永全)